myViewBoard 3.0,一面更聰明的白板

我目前在 ViewSonic 負責設計 myViewBoard 3.0 的體驗,這是一個數位白板生態系統的重要進化。近期我們推出了一個全新版本,提高了工具的可發現性和在教學場景中的可及性。

我主導設計新的互動行為,使智慧白板的教學體驗更加直覺。

我目前正在 ViewSonic 設計 myViewBoard 3.0 的體驗,這是一個數位白板生態系統的重要演進。最近,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版本,提高了工具的可發現性和在教學場景中的可及性。

我主導設計了新的互動模型,使教室體驗更加直觀、包容和吸引人。

我目前正在 ViewSonic 設計 myViewBoard 3.0 的體驗,這是一個數位白板生態系統的重要演進。最近,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版本,提高了工具的可發現性和在教學場景中的可及性。

我主導設計了新的互動模型,使教室體驗更加直觀、包容和吸引人。

我目前正在 ViewSonic 設計 myViewBoard 3.0 的體驗,這是一個數位白板生態系統的重要演進。最近,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版本,提高了工具的可發現性和在教學場景中的可及性。

我主導設計了新的互動模型,使教室體驗更加直觀、包容和吸引人。

我的職位:

UI/UX 設計師

時間軸:

2023 年 3 月 - 至今

平台:

Windows、iPadOS、Android

Thumbnail of the project
Thumbnail of the project
Thumbnail of the project

起點:重新思考教育工作者的互動模式

myViewBoard 3.0 是我們數位白板生態系的一次重大升級,目的在支援不同平台的現代教室。
雖然我們既有的白板(2.0 版本)擁有穩定的客群,但隨著教學場景變得越來越強調互動且快速,我們發現對工具的可發現性、資訊結構和可及性 (accessibility) 存在日益加劇的摩擦。

理解問題所在

透過盤點 end-to-end 的教學工作流程,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點,這些問題點反復的減慢了教師的速度,特別是在高壓和分秒必爭的教學現場。

The image of the user journey map
The image of the user journey map
The image of the user journey map

教學工作流程的 Journey amp

透過 Journey map,我們觀察到在三個教學階段中出現了一些重複性問題。其中最明顯的摩擦點源於 File manager Magic box 不明確的資訊架構,不直覺的 Icon、缺乏 Label 和 Tooltips 的缺失導致兩個產品核心功能出現混淆。我們還發現新使用者常常花較長時間尋找主工具列 (Main Toolbar)上的必要工具。

我們因此歸納出了三個主要問題區域

01

模糊的資訊架構和高學習門檻:零散的資訊架構,讓核心功能變得難以使用。

02

老舊的 UI 造成的視覺負擔:不清楚的 Icon 與缺乏指引,導致功能難以被發現。

03

缺乏可用性和無障礙設計:視覺回饋不足,降低使用者信心並減慢操作速度。

使用者痛點

我們透過檢視教師在整個教學工作流程中如何使用 myViewBoard,發現了幾個一致的摩擦點。這些問題影響了效率和信心,往往拖慢了課堂準備的進度或中斷了課堂流程。最常見的痛點包括:

#1
Main Toolbars

舊版工具排列缺乏邏輯分組和脈絡,難以預測功能所在位置。

  • Main Toolbar 上的工具很難快速找到。

  • 未能按照從左至右的自然閱讀順序來排列常用工具,導致常用操作更難被發現。

  • 簡報和準備模式的功能互為切換,但在介面中的分離使得這種關係對使用者不夠明顯。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舊版設計 - Main Toolbars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舊版設計 - Main Toolbars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舊版設計 - Main Toolbars

#2
File manger 與 Magic box

File manger 和 Magic box是核心功能,然而模糊的 Icon、缺乏標籤以及狀態回饋不足已成為使用者的主要痛點。

  • 匯入像 OLF 和多媒體這樣的檔案會令人困惑,因為資訊架構不夠清晰。

  • File manager 和 Magic box icon 的功能列表缺乏標籤,對於新使用者來說很難辨認。

  • 開啟 OLF 檔案是透過 File manger,然而匯入 PPTX 或 PDF 檔案則是在 Magic box 進行。不一致的路徑會引起誤解,並影響使用者對 File manger 的心智模式。

舊檔案管理器界面的影像

舊版設計 - File manger

舊檔案管理器界面的影像

舊版設計 - File manger

舊檔案管理器界面的影像

舊版設計 - File manger

舊魔術箱的用戶界面圖像

舊版設計 - Magic box

舊魔術箱的用戶界面圖像

舊版設計 - Magic box

舊魔術箱的用戶界面圖像

舊版設計 - Magic box

#3
設定細筆/粗筆

作為白板軟體的核心功能,書寫在教室的互動式平板顯示器(IFP)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調整細筆和粗筆設定卻是不直觀的,引發了重大的使用問題。

  • 使用者只能透過筆的不同端來觸碰螢幕才能開啟不同的筆刷設定。這種互動方式對新使用者來說幾乎不可能直覺地發現或理解。

  • 在 UI 上沒有任何視覺提示,顯示不同筆刷設訂的狀態,讓使用者對狀態感到不確定。

使用細筆/粗筆開啟設定選單的圖像

舊設計 - 設定細筆/粗筆

使用細筆/粗筆開啟設定選單的圖像

舊設計 - 設定細筆/粗筆

使用細筆/粗筆開啟設定選單的圖像

舊設計 - 設定細筆/粗筆

設計目標

保持活力,並且打造更順暢的使用體驗

我們的產品團隊目標為重組關鍵功能並打造全新外觀與感覺。新的設計語言需要維持教育場域充滿活力的風格,同時呈現專業且可靠的體驗。我也專注於改進設計文件,包括系統化 UI elements 和建立清晰且一致的交接流程。最重要的是,我們想確保所有新設計的都透過真實使用者測試來驗證,以確認是否符合教師的需求和課堂工作流程。

設計互動時要注重信任感與安全感,讓使用者每次打開平台時都能充滿信心。
設計互動時要注重信任感與安全感,讓使用者每次打開平台時都能充滿信心。
建立設計系統,讓設計保持一致且容易維護,使整個產品俱有到更強的連結性和可預測性。
建立設計系統,讓設計保持一致且容易維護,使整個產品俱有到更強的連結性和可預測性。
運用來自教師的真實回饋來制定每一次改變,確保設計真正符合他們的課堂需求。
運用來自教師的真實回饋來制定每一次改變,確保設計真正符合他們的課堂需求。

設計成果

我們的主要挑戰是在設計供教室使用的新外觀和感受的同時,降低新使用者和舊使用者的學習曲線。我們還需要確保在課堂上使用時,服務保持可及性和穩定性。

我們條列並重構了 2.0 的資訊架構,利用 Power BI 分析功能使用數據和頻率。這些資料指引了 Main Toolbars, File manger, Magic box 等等核心功能的優化。

01
Main Toolbars

全新設計 - 主工具列

全新設計 - 主工具列

全新設計 - 主工具列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Before

舊版 Main Toolbars 缺乏邏輯分組和脈絡,難以預測功能所在位置。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Before

舊版 Main Toolbars 缺乏邏輯分組和脈絡,難以預測功能所在位置。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Before

舊版 Main Toolbars 缺乏邏輯分組和脈絡,難以預測功能所在位置。

舊工具列界面的形象

Before

舊版 Main Toolbars 缺乏邏輯分組和脈絡,難以預測功能所在位置。

新工具欄使用者介面的圖片

After

根據實際使用邏輯明確分類工具,並通過 Power BI 調整其可用性,確保使用者能夠快速定位和使用功能。

新工具欄使用者介面的圖片

After

根據實際使用邏輯明確分類工具,並通過 Power BI 調整其可用性,確保使用者能夠快速定位和使用功能。

新工具欄使用者介面的圖片

After

根據實際使用邏輯明確分類工具,並通過 Power BI 調整其可用性,確保使用者能夠快速定位和使用功能。

新工具欄使用者介面的圖片

After

根據實際使用邏輯明確分類工具,並通過 Power BI 調整其可用性,確保使用者能夠快速定位和使用功能。

02
File manager, Magic box

全新設計 - File manger

全新設計

全新設計 - File manger

舊檔案管理器菜單界面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舊檔案管理器菜單界面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舊檔案管理器菜單界面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舊檔案管理器菜單界面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新檔案管理介面的圖像

After

將 File manger 加入側邊欄選單,增加文字標籤和狀態視覺效果,以提升操作清晰度和使用者信心。

新檔案管理介面的圖像

After

將 File manger 加入側邊欄選單,增加文字標籤和狀態視覺效果,以提升操作清晰度和使用者信心。

新檔案管理介面的圖像

After

將 File manger 加入側邊欄選單,增加文字標籤和狀態視覺效果,以提升操作清晰度和使用者信心。

新檔案管理介面的圖像

After

將 File manger 加入側邊欄選單,增加文字標籤和狀態視覺效果,以提升操作清晰度和使用者信心。

全新設計 - Magic box

全新設計 - Magic box

全新設計 - Magic box

舊版Magicbox選單UI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舊版Magicbox選單UI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舊版Magicbox選單UI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舊版Magicbox選單UI的影像

Before

不直覺的 Icon、缺少標籤和狀態回饋成為使用上的阻礙。

新魔盒用戶界面的圖像

After

導入 Magic box 主題化排版,並搭配介紹文字引導新使用者,讓他們能夠順利上手,同時也讓有經驗的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工具。

新魔盒用戶界面的圖像

After

導入 Magic box 主題化排版,並搭配介紹文字引導新使用者,讓他們能夠順利上手,同時也讓有經驗的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工具。

新魔盒用戶界面的圖像

After

導入 Magic box 主題化排版,並搭配介紹文字引導新使用者,讓他們能夠順利上手,同時也讓有經驗的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工具。

新魔盒用戶界面的圖像

After

導入 Magic box 主題化排版,並搭配介紹文字引導新使用者,讓他們能夠順利上手,同時也讓有經驗的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工具。

03
設置細筆和粗筆

全新設計 - Pen Toolbars

全新設計 - Pen Toolbars

全新設計 - Pen Toolbars

舊版工具欄界面的影像

Before

舊版筆刷工具缺乏明確指引,無法有效設定細筆和粗筆。

舊版工具欄界面的影像

Before

舊版筆刷工具缺乏明確指引,無法有效設定細筆和粗筆。

舊版工具欄界面的影像

Before

舊版筆刷工具缺乏明確指引,無法有效設定細筆和粗筆。

舊版工具欄界面的影像

Before

舊版筆刷工具缺乏明確指引,無法有效設定細筆和粗筆。

新筆工具列使用者介面的圖像

結束後

新版的擬物畫筆切換器,用於在細筆與粗筆之間切換。並清楚展示所支援的筆刷類型。

新筆工具列使用者介面的圖像

結束後

新版的擬物畫筆切換器,用於在細筆與粗筆之間切換。並清楚展示所支援的筆刷類型。

新筆工具列使用者介面的圖像

結束後

新版的擬物畫筆切換器,用於在細筆與粗筆之間切換。並清楚展示所支援的筆刷類型。

新筆工具列使用者介面的圖像

結束後

新版的擬物畫筆切換器,用於在細筆與粗筆之間切換。並清楚展示所支援的筆刷類型。

Themes 與 Design System

設計系統的基礎是一個以元件為基礎的 Token library,為每個 UI 元素分配特定 variable。這種方法能夠精確控制並最大化元件的靈活性。

The image of the Figma variable settings
The image of the Figma variable settings
The image of the Figma variable settings
The image of the Figma variable settings

構建並維護 Token library 以確保一致性。

Chen Yu Liao
Chen Yu Liao
Chen Yu Liao

使用 Figma variable 在 Light 主題和 Dark 主題之間切換。

圖示集

Before

為 myViewBoard 3.0 設計的主題式 Icon set。 為了符合 K–12 教育場域的活力,設計以可愛、栩栩如生、有趣為目標,讓探索充滿樂趣。

圖示集

Before

為 myViewBoard 3.0 設計的主題式 Icon set。 為了符合 K–12 教育場域的活力,設計以可愛、栩栩如生、有趣為目標,讓探索充滿樂趣。

圖示集

Before

為 myViewBoard 3.0 設計的主題式 Icon set。 為了符合 K–12 教育場域的活力,設計以可愛、栩栩如生、有趣為目標,讓探索充滿樂趣。

圖示集

Before

為 myViewBoard 3.0 設計的主題式 Icon set。 為了符合 K–12 教育場域的活力,設計以可愛、栩栩如生、有趣為目標,讓探索充滿樂趣。

圖示集

Before

為 ViewSonic 設計系統設計 100+ 個獨特的 Icon。

圖示集

Before

為 ViewSonic 設計系統設計 100+ 個獨特的 Icon。

圖示集

Before

為 ViewSonic 設計系統設計 100+ 個獨特的 Icon。

圖示集

Before

為 ViewSonic 設計系統設計 100+ 個獨特的 Icon。

In-App 導覽設計

為新使用者設計了 in-App 的動畫導覽,強調關鍵功能,並為舊使用者進行快速資訊更新。

長按以使用快捷選單

新增分頁標籤

瀏覽 Magic box

最終成果

發佈前測試證實,myViewBoard 3.0 提供了卓越的易用性,並從教育工作者的訪談中獲得了正面的回饋,展現了在發佈前的使用者信心和準備。

發佈前測試證實,myViewBoard 3.0 提供了卓越的易用性,並從教育工作者那裡獲得了非常正面的反響,展現了在發佈前的用戶信心和準備就緒。

發佈前測試證實,myViewBoard 3.0 提供了卓越的易用性,並從教育工作者那裡獲得了非常正面的反響,展現了在發佈前的用戶信心和準備就緒。

發佈前測試證實,myViewBoard 3.0 提供了卓越的易用性,並從教育工作者那裡獲得了非常正面的反響,展現了在發佈前的用戶信心和準備就緒。

系統可用性量表 (SUS) 分數:

87.5%

87.5%

87.5%

上線後的使用數據顯示,使用者行為明顯轉向 myViewBoard 3.0,iOS 使用量增加,並且 Android 的轉換率在三個月內明顯上升,這是使用者參與度提升和快速採用的明確證據。

三個月內的轉換率:

(Android版本)

62.8%

62.8%

62.8%

每日使用趨勢:
(iOS版本)

+542%

+542%

+542%